伊莉討論區

標題: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有很大問題。 [打印本頁]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8-10 05:55 PM     標題: 孔子說[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有很大問題。

不逾矩,就是說守法度守規矩做個良善公民。這要到七十歲才能做到嗎?人受教育,明事理,知善惡,就應該要不逾矩,還要等到七十歲?社會能忍讓老百姓不守規矩不守法嗎?講句難聽的,孔子莫非已經得了老人癡呆症,所以不自覺的認為這句話一點問題也沒有。

作者: magie99    時間: 2020-8-12 12:17 AM

不逾矩的前面,還有『從心所欲』呀!

一般人總是會有一些事是想做而不敢做,或者不想做而被逼著去做。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是:「應該做的,也是我願意做的,更是我已經在做的......」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8-12 10:39 AM

magie99 發表於 2020-8-12 12:17 AM
不逾矩的前面,還有『從心所欲』呀!

一般人總是會有一些事是想做而不敢做,或者不想做而被逼著去做。而『 ...

從心所欲也是孔子自道,你能肯定他真的是從心所欲?反正你就和市面上書籍一樣在捧孔子七十到了【神聖】境界。孔子七十既然內心已經成聖,是不是應該教導弟子正確知識觀念,過去不正確的教誨言論要弟子改正?他有這樣做嗎?
再說他自言四十而不惑,那豈不是假不惑?不惑就是要做到言行心志一致。四十還不能不踰矩,算是不惑嗎?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8-21 04:38 PM

關於所謂心性,神明一樣知道人的惡行邪念,若不知道什麼是惡,如何審判人的惡行?所以心中了知何為善何為惡,,但不為惡,這就是不逾矩。若捧孔子捧到孔子只有善念沒惡念就不必了,我們不欠孔子什麼,孔子的不足不正確沒必要故意忽略。孔子真配當聖人嗎?連本著作都沒,講個[仁]東一句西一句,講清楚了嗎?還有人拿孔子說[仁者愛人]來說仁裡面有愛,別再扯淡,愛這個內函絕對大於仁。孔子就算活到七十多,,腦袋裡依舊是只知尊尊君臣父子的階級關念,中華民族就被儒家的階級文化綁架到現在。現在還有所謂新儒家,一樣在捧孔子,不知新在那裡?
作者: a03019    時間: 2020-8-22 03:29 PM

他這段是在評價自己一生。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是說他每天做的都是他想做的,而他想的不是殺人放火,而是合乎禮道的事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8-22 05:32 PM

本帖最後由 seeker1225 於 2020-8-22 08:02 PM 編輯

根據你的回覆,意思就是說孔子到七十歲才能不逾矩,這就回到原本論題。你說的殺人放火,正常人都不會去做。不逾矩,這個矩不是只講禮道,泛指一切正確正當的行為規範。人不必等到七十才能不逾矩,重點在這裡。
作者: justin5510    時間: 2020-9-2 11:56 PM

樓主的想法和我年輕的時候想法一樣,現在我的看法有所不同,請樓主放下既有的知見,聽我一言。
四十而不惑,是孔子在四十歲的時候就能了解許多事情的真相和實相,不會因不了解而產生疑惑,也就是能為眾人解答各種問題,但是心中的煩惱、人性的欲望尚不能完全的斷除乾淨。
到了七十歲時,從心所欲的"欲"是指所想要做的事,而不是前面所講的欲望,就是說到了七十時,任何孔子所想做的事,連心中所想,都不會超越正道的規範,不逾矩的"矩"字不是指的法律規定,或是禮貌上的往來。換言之,四十歲時所知之事,在七十歲時完全可以做到了。
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你我做的到嗎???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9-3 10:46 AM

樓上的內容在前面都已經提過了,你喜歡捧孔子是你家的事,我不認同。孔子活了一把年紀,學問沒長進,沒一本著作,論語裡面也是東拉西扯,自相矛盾多有。外國的一些學者像黑格爾等人對他評價很低。所謂不逾矩,捧的人可以唱高調,那是你的自由,但是不能誤導大眾的視聽。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9-3 11:04 AM

孔子自言四十不惑,然後又活了三十多年,看看孔子留下什麼可做為典範的東西。孔子一當官就把看不順眼的人殺掉,這人到底犯了什麼過錯儒家語焉不詳,只能說是替孔子遮羞。
作者: zxc5305    時間: 2020-9-25 12:20 AM

首先樓上說的殺的人應該是指少正卯,但這件事情有沒有做目前推定是沒有做,是唬爛的而已。
第二,孔子本身最大的典範就是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啊?在春秋戰國時代只收一條肉乾就可以獲得原本貴族限定的知識這就超難得了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9-25 11:56 PM

zxc5305 發表於 2020-9-25 12:20 AM
首先樓上說的殺的人應該是指少正卯,但這件事情有沒有做目前推定是沒有做,是唬爛的而已。
第二,孔子本身 ...

所謂典範,是真正具有榮光,可讓人敬仰,這才叫典範。有教無類?別再替孔子添光彩了,就像以後或如今的教育機構,哪個是有限制的?只要你交錢,什麼補習班或類似機構還會拒收?至於因材施教,別鬼扯了,孔子教學還不一樣是大班制。
講到典範,怎麼不見孔子教出真正出類拔萃,甚至能青於藍的弟子?而這個儒家,在中國歷史上可說沒有讓人能稱頌的貢獻。儒家變成一言堂,幾千年下來就是那一套[君臣父子]的封建思維,阻礙中國進步。

作者: zxc5305    時間: 2020-9-26 01:59 PM

seeker1225 發表於 2020-9-25 11:56 PM
所謂典範,是真正具有榮光,可讓人敬仰,這才叫典範。有教無類?別再替孔子添光彩了,就像以後或如今的教 ...

你要這樣說根本是以今非古,他在古代將貴族才能有擁有的教育下放到庶民,這本身在那個時代就是很跨時代的事情,你要拿到現在大家收錢就教你很常見,太以今非古。
關於因材施教,你是沒看過冉伯牛和子路問同一個事情的那段?
青出於的話。孔子本身自認他不如顏回,十分期望他青出於藍,結果顏回早死。
你如果要講封建思想的話,孟軻的只聞殺一匹夫算不算跳脫一定的封建思維?還是你要拿董仲舒魔改的外儒內法以及極端的理學來說?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9-26 05:20 PM

zxc5305 發表於 2020-9-26 01:59 PM
你要這樣說根本是以今非古,他在古代將貴族才能有擁有的教育下放到庶民,這本身在那個時代就是很跨時代的 ...

要拿到碩士資格還要通過考試,孔子拿什麼來讓人認同他在學術上的成就?沒有一個有體系、清晰合理不矛盾的論述。至於首開私塾,這遲早有人做,問題是做出什麼成果。孔子在學術上沒典範可言。

作者: zxc5305    時間: 2020-9-27 02:43 AM

seeker1225 發表於 2020-9-26 05:20 PM
要拿到碩士資格還要通過考試,孔子拿什麼來讓人認同他在學術上的成就?沒有一個有體系、清晰合理不矛盾的 ...

我不知道你要的學術上的成就是甚麼,但至少他的學說還是上的了台面,有人喜歡,有人討厭。我認為這有點偏離主題了,但孔子學說有被認為是道德哲學便是。
至於開私塾總有人做出來,就跟猴子總有一天會敲出莎士比亞般的文章一樣,討論起來沒有意義。
作者: atbox    時間: 2020-10-1 03:23 PM

孔子到現在,還是有人可以提出來說不認同
百千年之後,依舊有人會再提出來說東道西
你我呢,有誰記得你呢

作者: hshsieh    時間: 2020-10-1 11:29 PM

atbox 發表於 2020-10-1 03:23 PM
孔子到現在,還是有人可以提出來說不認同
百千年之後,依舊有人會再提出來說東道西
你我呢,有誰記得你呢

說得真好,孔子到現在還是有人肯定,這樣就不容易了。

作者: alex8051    時間: 2020-10-20 06:57 AM

seeker1225 發表於 2020-9-3 10:46 AM
樓上的內容在前面都已經提過了,你喜歡捧孔子是你家的事,我不認同。孔子活了一把年紀,學問沒長進,沒一本 ...

說的好像你就是真理似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你只不過站在你自己的觀點貶低孔子而已,
依照你的邏輯來說我是否可以認為你跟中國共產黨
文化大革命時一樣批孔而已.

一個人學問沒長進卻有三千弟子,而且他的弟子各諸侯爭相邀請.你呢?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10-23 03:48 AM

alex8051 發表於 2020-10-20 06:57 AM
說的好像你就是真理似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
你只不過站在你自己的觀點貶低孔子而已,
依照你的邏輯來 ...

所謂討論是就主題發表意見,這個社會有言論自由。照樓上的意思,每個人都要閉嘴了嗎?基督教在世界信徒最多,依樓上的邏輯,世人都不能批評基督教,而且應該改信基督教?

作者: alex8051    時間: 2020-10-25 12:29 AM

seeker1225 發表於 2020-10-23 03:48 AM
所謂討論是就主題發表意見,這個社會有言論自由。照樓上的意思,每個人都要閉嘴了嗎?基督教在世界信徒最 ...

你自己脫離討論的模式用自己的觀點批評孔子不長進,難道我就不能拿你跟孔子對照什麼是不長進嗎?
還拿言論自由來說嘴,你的言論自由是指你有批評別人的自由而別人沒批評你的自由啊?
作者: hshsieh    時間: 2020-10-25 11:38 PM

拿現在的標準去衡量以前的人,這實在是有點不太合適。
作者: 724194    時間: 2020-10-27 03:42 PM

能活到七十歲沒死,各種因果來去都清楚了,自然不會犯下只看眼前的錯誤。
想搞什麼,自然會求圓滿無誤,不會有年輕人的毛躁。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10-27 08:13 PM

724194 發表於 2020-10-27 03:42 PM
能活到七十歲沒死,各種因果來去都清楚了,自然不會犯下只看眼前的錯誤。
想搞什麼,自然會求圓滿無誤,不 ...

我還是要強調我開頭所講的,人受教育,明事理,知善惡,就應當不踰矩,不必等到七十歲。至於有人說孔子是內心都不會想到惡,沒有惡念,企圖美化孔子,聖化孔子。這個社會要求的是個人實際不做惡事,至於是否偶爾會有惡念,並不會影響別人和社會。
不過就美化孔子這件事來講,就是說孔子在自吹自擂,你看我70歲就一點惡念都沒有,是不是說給世人留一個榜樣,只要70歲沒惡念就行了,70歲以前都可以有惡念?
一個人沒惡念或沒做壞事,值得向別人表彰嗎?你個人沒惡念對別人和社會有什麼助益呢?我覺得這只不過是在自誇,這能說是聖人的言行嗎?
光就孔子的君臣父子這種思想,孔子就不配當聖人,因為這是階級觀念。所謂聖人,言行思想應該能被後代認同遵守,這才是真聖人。

作者: 724194    時間: 2020-10-29 03:15 PM

seeker1225 發表於 2020-10-27 08:13 PM
我還是要強調我開頭所講的,人受教育,明事理,知善惡,就應當不踰矩,不必等到七十歲。至於有人說孔子是 ...

別忘了,孔大大五十學了周易。
周易的概念與佛家的清淨有異曲同工之妙。
道家的合光同塵也是此理。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10-30 07:39 PM

再回頭講知天命這件事,講到這個天字,指的就是神,或超乎人的存在。這神果真有跟孔子溝通,告訴孔子人存在的意義?孔子假如真的有靈異經驗,可根本看不出來孔子有很大的轉變,他教學生仍是我們知道的哪些封建思想。老師教學生,不就是應該說清楚講明白嗎?而孔子是怎麼教的呢,到處都是疑問。天命不講清楚,吾道一以貫之也不講清楚,後面又搞出個耳順。孔子教學立的典範就是不講清楚,這就是正確的師道嗎?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0-10-31 10:27 AM

再說,既然孔子思想和人生並沒有因為知天命而有重大的改變,那是不是可以說孔子根本就不是知天命,只是他自以為是的說知天命。好笑的是,還有很多後人為這件事發揮己見。然而,天命根本就是一種超越人間知見的東西 ,假如沒有真正的認知,也只是以人間的知見做一種假設性的推論而已。
真正的知天命,必須確認有鬼神存在,而且領受神的教誨,或者自己靈魂出竅,遊歷了靈界,或者受到高等精靈的啓示。如此,對生命有另一番體認,才能說是真正的知天命。

作者: gm73739    時間: 2020-11-24 10:55 PM

看來開版大大對於孔子頗多批判, 不只針對"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這一句話而已
建議SEEKER兄另外開個版, 專論孔夫子的不是, 幫大家上個課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1-1-7 08:57 AM

知識、經驗、智慧,是要傳承下去的。孔子自己說五十知天命,卻沒有講這天命的內涵到底是什麼,真是有虧作為老師的職責。

作者: chf02    時間: 2021-1-9 02:32 AM

本帖最後由 chf02 於 2021-1-9 04:57 AM 編輯

..這個..其實沒什麼好批的.
.
,從心所欲不逾矩,到底是什麼?..整部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記,,秦始皇統六國,為控制天下,穩固權勢,採李斯建議,焚書坑儒,滅諸子百家,所剩殘書,或有缺漏,漢武帝獨尊儒家,或有後人續補編修加減字句,所以今人有疑慮是很正常的,
.(秦始皇跟漢武帝,是同類,依時空背景,手法方式雖不一樣,目的都是在控制天下,穩固權勢.再直白點,毛批孔,目的也一樣)
.
批孔不是重點,挑缺點誰都會
.
重點是能改善什麼?能做什麼?.<---這當然是講我自己啦..--->謹受教.
.

作者: shen9999    時間: 2021-1-9 10:43 AM

seeker1225 發表於 2021-1-7 08:57 AM
知識、經驗、智慧,是要傳承下去的。孔子自己說五十知天命,卻沒有講這天命的內涵到底是什麼,真是有虧作為 ...

這觀點真的很好笑,兩千多年前的資源多難取得,以為是現在紀錄那麼方便嗎,忽略時空背景與時代的問題來質疑,實則不過是為反對而反對罷了!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1-1-9 11:18 AM

本帖最後由 seeker1225 於 2021-1-9 11:19 AM 編輯
chf02 發表於 2021-1-9 02:32 AM
..這個..其實沒什麼好批的.
.
,從心所欲不逾矩,到底是什麼?..整部論語是孔子弟子,及再傳弟子所記,,秦始皇統 ...

挑缺點誰都會?你錯了,就有人不會,你去書店或圖書館看看有幾本是講論語或儒家缺點的。甚至有人反對別人講論語或儒家缺點,你看看論壇或其他討論區相關文章就可知道。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1-1-9 11:53 AM

shen9999 發表於 2021-1-9 10:43 AM
這觀點真的很好笑,兩千多年前的資源多難取得,以為是現在紀錄那麼方便嗎,忽略時空背景與時代的問題來質 ...

也不知是誰真正是為反對而反對,或誰真正可笑。只想恥笑別人,連基本判斷思考能力都喪失,真是可悲可嘆。
講到時代背景和資源議題,閣下不是說過儒家是要治國的嗎?連國君行事都不敢規範,講什麼治國的光鮮名詞?至於資源議題,孔子自述十有五而志於學…這些算是「知識」嗎?比天命的內涵還重要嗎?

作者: chf02    時間: 2021-1-9 06:50 PM

本帖最後由 chf02 於 2021-1-9 09:46 PM 編輯

.有興趣的,可以去找文革時期,破四舊立四新那時的文章詞句,口號標語等,批孔的有一大堆..當然啦.主要目標,更愛毛主席.
.
,對當權派不滿,乾脆自己上井崗山拉槍桿,打倒當權派,搞革命要死人滴,毛早講過,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算了,寒流來了,吹暖氣,吃飽喝足卡實在.來這邊打鍵盤過乾癮...

作者: jack25019    時間: 2021-1-18 04:26 PM

根本誤讀,沒有讀過《論語》(第一序),甚者也沒有讀過當代大家的論述(第二序)。
拋開第一個也就算了,大多數人也沒真的完全讀完《論語》,現在人字稍微多一點都不想看,第二個當代大家的論述也不是說看看老高的影片,網路上的垃圾農場文章什麼的,只是稍微注意一下譬如台、清大、中研院文者所、史語所的學者們怎麼講述論語,如果不想看字,台大有通識課程,自己上網看一下也就知道自己這段話多麼無知。不過這樓主這篇還是欠打臉,來慢慢打一下,有看就有看,沒看也就罷了。
「從心所欲,不逾矩」這段話出自《論語.為政》這段話的完整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錢穆在《論語新解》表示這段話大抵而言是孔子對於自己一生的總評與回顧(東大出版社,三版五刷,頁28-32)。孔子對於華夏哲學的轉化與突破在於將原本人格神莫可知的宗教信仰,下拉到個人主體的實踐(相關說法可參照余英時《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的起源試探》),是此,孔子著重的是個人的價值情感的闡發(此相關學術軌跡可參照馬王堆〈五行〉與郭店楚簡的儒簡部分),李澤厚《華夏美學》、《論語今讀》揭示孔子的貢獻在於將外在規範變為內在情感。
那麼提綱挈領的說明,仁義禮智,都是儒家所著重的部分,這是對人性的肯定(全稱命題),人會做惡不過就是沒有受到良好的引導或是外在世界的幫助與啟發(惡是偏稱命題)。而仁是價值的根源與價值能動性,義是合理性訴求,禮是日用人倫的規範,智是事件的價值判斷,那麼,「從心所欲」是個人對於自我的制約,且此制約可以達到我所要的價值訴求之實現,因此自然不會超越這個自我立訂的規矩。職是故,總詮的說,這段話的意思根本就是「規範自己所設下的準則,以達個人之訴求」,以此及是實踐價值的方式。
這樣如果聽不懂,舉例來說,如果想要存到一百萬(價值訴求),那麼,自己少花錢,從每天五百的餐費(從心所欲),自行減少到每天兩百五(不逾矩)。這樣的解釋可以明白嗎?
作者: chf02    時間: 2021-1-19 04:33 AM

本帖最後由 chf02 於 2021-1-19 07:15 AM 編輯

..簡而言之,其實..孔子是在講自己,在自我要求,自我檢點,自我管理.而不是在要求別人,檢點別人.
..
.所以.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反躬自省..忠孝友悌,正己化人,衿孤恤寡,敬老懷幼(儒釋道皆是如此)
..
(唉..這年頭.自我要求?自我檢點?..算了.還是要求別人,檢點別人比較快.)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1-1-21 03:00 PM

jack25019 發表於 2021-1-18 04:26 PM
根本誤讀,沒有讀過《論語》(第一序),甚者也沒有讀過當代大家的論述(第二序)。
拋開第一個也就算了, ...

老實說,你所說的能讓人看得懂到底是在說什麼嗎?
1--李澤厚:將外在規範變為內在感情。外在規範是要你去遵守的,不是叫你去叫將它變為感情的。法律、規矩到底是怎樣能變成感情呢?感覺是莫知所云啊。不過,這兩天忽然想到,惡人是討厭法律的,想來這惡人是真的把外在規範轉為感情,就是討厭他厭惡他。外在規範需要你去遵守的,把他轉為感情有什麼意義呢?
2--孔子著重的是價值情感的闡發。「價值情感」這個詞,也是讓人感到莫知所云。你到底是要說價值呢或者說情感呢?價值是關係到學説理論,情感是指喜好厭惡。學說理論,你可以反駁他的不對的地方,不正確的地方。何必加一個情感呢?不就是你喜歡或不喜歡你而已嗎?
3-孔子對華夏哲學的轉化與突破在於將人格神莫可知的宗教信仰下拉到個人主體的實踐。
首先你要有這個宗教信仰,孔子的時代有什麼「神」宗教信仰嗎?孔子對生死都搞不清楚。

作者: seeker1225    時間: 2021-1-21 10:56 PM

jack25019 發表於 2021-1-18 04:26 PM
根本誤讀,沒有讀過《論語》(第一序),甚者也沒有讀過當代大家的論述(第二序)。
拋開第一個也就算了, ...

4--「從心所欲」是個人對於自我的制約。下面的不踰矩的「矩」才是制約,「從心所欲」怎麼能說是制約呢?
5--「規範自己所設下的準則,以達個人之訴求」。不懂你到底在說什麼。「矩」是公定公認的準則,沒有所謂個人自己的「矩」。矩就是要維護大眾的利益與社會秩序而設。

作者: jack25019    時間: 2021-1-22 06:14 PM

本帖最後由 jack25019 於 2021-1-27 03:59 PM 編輯
seeker1225 發表於 2021-1-21 10:56 PM
4--「從心所欲」是個人對於自我的制約。下面的不踰矩的「矩」才是制約,「從心所欲」怎麼能說是制約呢?
...

1--李澤厚:將外在規範變為內在感情。外在規範是要你去遵守的,不是叫你去叫將它變為感情的。法律、規矩到底是怎樣能變成感情呢?感覺是莫知所云啊。不過,這兩天忽然想到,惡人是討厭法律的,想來這惡人是真的把外在規範轉為感情,就是討厭他厭惡他。外在規範需要你去遵守的,把他轉為感情有什麼意義呢?
針對於規範性有兩種,是你沒有想清楚,外在律法的規範性如果用通俗解釋就是「法」──這是剛性訴求;另一層是一般解釋的「禮」──這是柔性要求;前者按照理法學的意義而言,是人性要求的最低標準,易言之,就是教你不能偷拐搶騙、燒殺擄掠,後者的蘊含範圍就相對廣泛,譬如一般的家庭倫理(你在家不聽話不犯法吧!?但是你如果弒父就犯法了吧!?),或是人際間的應對進退(在社會當中漠視老人跌倒不犯法吧!?但是你推老人跌倒造成傷害犯法吧!?)。你說的是法則性與情感的鑑聯,而不是我說的規範性的要求。前者是在為了維繫社會總整性以及安定性為最基本要求,後者則是在個體與個體之間、個體與情體之間的基本訴求。這些觀點在社會學裡面已有相當完善的解釋,或者參照張光直、柯文雄、陳來等對於禮法、禮儀之間的關係說明。他是一個歷史演進過程,你完全忽略歷史演進過程以及禮法的演變關係才造成你的完全理解錯誤。
次之你說惡人討厭法律問題,你必須明白儒家所表述的是「情感」還是「情緒」還是「感情」?你說的不是「情感」而是種「情緒」。再次,外在規範的遵守是有合理性的訴求(禮義的觀點,請弄清楚再來談),而不是說我要你遵守就遵守,是此這又會回到剛性訴求(最低標準)以及柔性要求(要求只是希望你這麼做,但是不是要你非得如此)

2--孔子著重的是價值情感的闡發。「價值情感」這個詞,也是讓人感到莫知所云。你到底是要說價值呢或者說情感呢?價值是關係到學説理論,情感是指喜好厭惡。學說理論,你可以反駁他的不對的地方,不正確的地方。何必加一個情感呢?不就是你喜歡或不喜歡你而已嗎?
價值情感我不否認這是一個含混的詞彙,而且我不用道德來表述價值,是因為我們使用的道德在先秦儒學當中是不同的概念,在現在語境的理解下,我以「價值」來近似的表述「道德」一詞。但是如要稍微細解說明「價值情感」,因為你的前提是站在儒家的前提下去否定,那麼,依循儒家的立場有生存的優先性以及價值的優位性二者區判,譬如,《論語.八佾》「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表示「仁」是外在規範的內在價值在於「仁」,而「仁」是種「情感」訴求,〈八佾〉:「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或者延續此議題更加詳細闡述者的《孟子》之大、小體可以更完善的解說。因此,你要解決誤解面向的是,儒家的「情感」是需要有「教化」的引導──禮的其中一種面向──要將情感適切的表達,是需要透過特定的形式訴求,不然就是會淪入你說的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你的盲點在於你忽略儒家對於「教育」的重視和「志」的訴求(我要怎麼表現我的價值觀)。
3-孔子對華夏哲學的轉化與突破在於將人格神莫可知的宗教信仰下拉到個人主體的實踐。
首先你要有這個宗教信仰,孔子的時代有什麼「神」宗教信仰嗎?孔子對生死都搞不清楚。
你這段話應該是從未知生焉知死來的,但是這不是說他不知道生死是什麼啊(笑
用常識通解,生就是生存、生活、生命;死就是上述理解的消亡,你是用常識性的解法去看待,可是他的「生」是對於人生未來的外在因素影響,而不是單純的不知道生死。所謂外在因素影響,指的是他所生處的年代,天下局勢混亂(他自己甚至差點餓死於陳蔡),對於外在不可把持的因素難以訴諸,因此稱「未知生」。但是你能夠把持的是你個人的操守,譬如〈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前述項是外在因素,後述項是內在因素,為什麼後述項是內在?因君子要成立是需要「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這個一併呼應前述問題)。你換做到現代也同樣,你不會知道明天會發生什麼事情,世界局勢你也難以掌控(疫情變化、公司營運、工作人事),但是你能夠掌握的是你做好自己的本分。

4--「從心所欲」是個人對於自我的制約。下面的不踰矩的「矩」才是制約,「從心所欲」怎麼能說是制約呢?
你沒看懂我最後的舉例嗎?(笑
再次,你還是困在你沒理清楚自我要求跟外在要求的不同,因故無法討論。

5--「規範自己所設下的準則,以達個人之訴求」。不懂你到底在說什麼。「矩」是公定公認的準則,沒有所謂個人自己的「矩」。矩就是要維護大眾的利益與社會秩序而設。
同前述,你沒有理清楚。你說的這一點是「法」,當然你要說「禮法」並稱,所以裡面有包含法啊,你要注意,「禮法」是偏義複詞,當她這麼表述的時候它著重的是禮的剛性訴求──「法」。畢竟,禮的柔性訴求還有「禮儀」、「禮義」等,這些詞彙都是偏義詞,這些說法也一併呼應我上面最一開始的解說。
作者: joe36547    時間: 2021-1-23 11:11 PM

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本意是經過生活上的磨練後,到了七十歲後可以隨心所欲而不會犯錯。




歡迎光臨 伊莉討論區 (http://adult.wahas.com/) Powered by Discuz!